不只等待,還有灌溉

2012年3月29日

社團評鑑-連讓別人知道自己很好都做不到的話,那...


前一陣子正好是社團評鑑的日子,有分成網路跟紙本的兩種成果展現方式,當然,所有的內容都是一般百姓均可觀賞的,而且是學生們之間可以互相評鑑的。

正好有一天我準備去觀賞一下「實體」社團評鑑的時候,有幾個學生正好在我附近玩耍,嚷嚷著沒看過想跟,當然那個會場本身就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學生也一起興致勃勃地去參觀。

在前往的路上,其中一個學生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一直在想只用這樣的機制來評斷一個社團的好壞會不會......」

這是一個好問題,學生還沒有問完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畢竟也曾經是學生,這樣的問題絕大多數有跑社團的學生都曾一邊吃宵夜一邊討論過。


我笑著問他是不是之前沒有看過社團評鑑?

學生點了點頭,然後我跟他說沒關係,等一下我帶你看。

走進會場,一起進場的學生發出了「哇......!」的小小驚呼,每個攤位都各有特色,看得出有的社團真的別有用心。

他們開始有一點點懂評鑑的用意了。


問了學生覺得怎麼樣才能真正地知道一個社團好不好呢?

深入參予吧。

是的,沒有參予怎麼會知道學長姐有多溫馨、這個社團可以學到很多、原來指導老師每次上完課都會請大家吃宵夜又怎麼知道社團的朋友願意陪你一起籌備浪漫告白......

於是在我的大學生活裡扣掉系上活動還有系隊外,算是有接觸到社團大約有七、八個。

有接觸的定義是:有去過社辦、有參予過活動、有一起開過會、有和社團私底下出遊過。

而其中真正很深入到社團組織與經營的大約一、兩個。

然後學校裡有一百多個社團。


聰明的孩子都懂了。

就像我們當初申請大學時,幾百所大學有哪幾所是你真的深入了解,或者是有用過系館的設備,上過裡面的課,知道老師有多強才選的?

我們不外乎是從親朋好友的口碑,網路補習班的資訊,還有大學博覽會的擺攤等等管道去評斷那個學校最佳。

又或者厚厚的課本四百多頁,老師最後也是出個四到六題來判斷你這門課應該得幾分。

這樣的評鑑方式早就充斥在我們生活中,一點都不突兀。


評鑑,就像學測、指考一樣,它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基準,讓為數眾多的樣本可以有一個相近的標準讓外人來了解。

如果你很好,你更應該學著怎麼讓別人知道你很好。

說這是學生應該學習的事也許有點強硬,但是若學生能學會這件事,等他們不再是學生時,這將會是他們的寶藏。


回到展場,我翻了幾個樣本給學生看。

有的社團將自己的區塊布置得有聲有色,有的社團只在桌上放了幾張用釘書機釘起來的紙本。

但不論外顯因素如何,重要的還是裡面的內容。

裡面的內容當然不會是「請敘述這個社團有多好玩」之類的,因為評鑑的標準並不是社團的學長姐人好不好,老師會不會請吃宵夜,而是這個社團的運作完不完整,經營的順不順利......等。


翻了幾頁給學生看,各個社團的年度計畫表,有的規畫得很好,有的只有三行文。

社團器材跟財產的整理,有的社團為每一項社團所有物拍照歸檔,告訴你他的東西保持的怎麼樣,有多少個,是怎麼樣保養;有的社團雖然沒有照片,但是用文字敘述他所有物的數量、物品狀況、使用情形、多久清潔一次;有的社團只列出物品名稱然後用頓號隔開。

再看到有的社團,封面內頁做得很漂亮,還記錄了社團的發展史,卻始終找不到評鑑規定的項目。

老師出了一題,問你李白是怎麼樣的詩人?你洋洋灑灑地寫了梵谷是多麼偉大的藝術家,文筆生動、論點精闢、還在考卷周圍劃上了美麗的花邊,但是你究竟要老師怎麼給你分數呢?

有的社團甚至甚麼都沒有,或者是每個項目只打了一行。

你微積分交了白卷給我,然後跟我說你是微積分天才,那,這其中一定有很大的誤會。


原本有疑惑的學生,在展內自己走了一圈翻了很多不同社團的評鑑後,跑了回來跟我說,他好像懂了!

有收穫,就是一種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